想必有些人都想知道中国古代天文之干支记年月日时法和日的天干地支怎么算的一些题,但是又不知道真假,小编为你详细的解说吧!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在我国古代,利用茎枝来测量时间已有悠久的历史。
天干是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又称十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称十二地支。
干枝亦分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干;甲、丙、戊、庚、壬为阳干;甲、丙、戊、庚、壬为阳干;B、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一根天干配一根地支,排列方式为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从甲开始,地支从子开始。阳干对应阳支,阴干对应阴支。这样,天干地支就排列得相匹配了。总共有六个。十种组合。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六十年。过去,人们用这种方法来记录年份、日期和时间。
六十年表
1.甲子11.甲戌21甲申31甲午战争41甲辰51佳音
2.一丑12乙海22亦有32乙伟42乙美52乙卯
3丙寅13丙子23。丙虚33。丙申43丙午53丙辰
4.丁卯14丁丑24定海34丁友44丁伟54丁四
5.五辰15五印25五子35189845吴慎55呜呜
6.吉思16己卯26己丑36己亥46继友56继伟
7庚午17。庚辰27。庚寅37庚子47。庚戌57。庚申
8.辛伟18辛斯28辛卯38辛丑48辛亥58新友
9.人深19壬午29壬辰39人因49壬子59任旭
10.贵友20桂味30桂丝40桂茂50鬼丑60桂海
年、月、日、时干支规则
干支年表
比如甲子是第一年,乙丑是第二年,丙寅是第三年……六十年就是一周。一周结束后,又从甲子年开始循环,如此循环下去。比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而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
我们在历法上看到的己巳年和庚午年,都是按照干支年表的方法排列的。公历年除以60的余数减去3,即可得到该年的农历干支序号。然后查看上面的茎枝表,得到茎枝的年龄。如果序列号小于或等于0,则分支序列号加60。例如求1991年的茎枝199160=33减11,则该年的茎枝数=11-3=8。查干支表可知,今年是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的茎枝198360=33+3,茎枝序号=3-3=0,加60,查茎枝表可知年份为癸亥。
数月干枝的方法
数月亮干支的方法并未广泛应用,主要被占星师用来计算星座运势。方法是如果是甲年或己年,正月是丙寅;如果是甲年或己年,正月是丙寅;如果是乙年或庚年,正月是戊寅;如果是乙年或辛年,正月是庚寅;如果是丁年或壬年,正月是壬寅。戊或癸的正月为甲寅。既然知道了正月的干支,就可以按照六十年的顺序推算出其余的月份了。
追踪茎和枝的方法
甲子是初一,乙丑是初二,丙寅是初三……60天是一周。到了周末,又从甲子日开始循环,如此循环下去。比如农历己巳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正月初二是戊戌日……距离三月初七正好有60天,所以三月初二也是丁酉日。
追踪茎和枝的方法
一天中的时辰也由地支决定,所以十二地支被分配为二十四时辰。晚上11点到1点为子时,晚上1点到3点为丑时,其余时间如下。当时的天干是根据当天对应的天干推算出来的。诗句如下
贾、吉生甲,乙、庚、乙为第一胎。
冰心从吴起,丁仁、庚子住。
五桂从哪里来?壬子是真道。
即日为甲或己时,加甲子为甲子;若日为乙或庚,则在子时加上丙,为丙子;冰心日与午配对为午子;D、壬日为庚子;五癸之日是壬子。知道了紫室的天支,就可以推论出其余的了。
昼夜时干枝计算
地自转一周,称为“太阳日”,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形成的。面向太阳的地面为白天,背向太阳的地面为夜晚。春分以后,照射到北半的阳光越来越多,因此北半的夜晚较短,白天较长,而南半则相反。秋分以后,照射在南半的阳光越来越多,因此北半的白天较短,夜晚较长,但南半的情况仍然相反。
西历划分昼夜的方法是以二十四小时为单位,每小时分为四刻六十分钟,每刻又分为六十秒。传统上,我国的计算时间是十二个小时。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为代表。每小时分为八刻钟,八刻钟又分为四个上刻钟和四个下刻钟。名单如下
儿童晚上11:00至下午1:00中午上午11:00至下午1:00
丑陋下午1点至下午3点下午1点至下午3点
阴下午3点至凌晨5点申下午3点至下午5点
毛早上5点到早上7点你下午5点至晚上7点
陈上午7点至9点徐晚上7点至9点
午上午9点至上午11点亥晚上9点至晚上11点
从上面可以看出,传统的十二点是从晚上十一点开始计算的。晚上11点之前是一天,晚上11点之后是第二天。与西历零点相差一小时,是从晚上12点开始计算的。
中国古代天文之干支记年月日时法的话题,本文主要关于日的天干地支怎么算这样的题进行详细的解,希望能帮到大家!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