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等如何处理临期食品?记者走访8家门店,发现了这些不同

很多人想知道的超市等如何处理临期食品?记者走访8家门店,发现了这些不同和一些关于疫情期间产品过期了怎么办的话题,本文都有详细介绍,希望对各位都有所帮助。

消费者在某买菜打折购买馄饨。收到后,他发现馄饨距离保质期只剩2个多小时了。其退货申请被驳回后,消费者将告上法庭,认为对方是打折广告诱导消费者,要求赔偿500元。不久前,该案一审判决公布。法院认为,该上写有“清仓甩卖”、“天天新鲜”、“仅限一日”等信息,有理由让普通消费者意识到所购买的商品已接近保质期。品,因此所有消费者索赔均被驳回。

由于价格可能比较便宜,过期食品也受到一些消费者的欢迎。一些商家推出的“过期盲盒”、“剩菜盲盒”甚至很受欢迎。近年来,此类产品究竟是“好交易”还是“陷阱”以及应如何监管不断引发各界讨论。

新京报编辑近日走访了多家超市、会员店、临时食品店。有的商店设立了临时食品专柜,有的商店直接打折出售临时食品,有的商店没有明确标注临时食品,这与非即食食品不同。不同时期的同类食品放在一起,以相同的价格出售。

在法律法规层面,目前鼓励食品经营者针对接近保质期的食品设立专门区域或专柜,但这并不意味着超市可以在不贴标签的情况下销售接近保质期的食品。业内专家在接受小编采访时也表示,超市销售过期食品并不违法,但超市对过期食品的处理涉及社会责任、管理、社会阶层需求等题,不能简单地对待。随意。

不同类型的商店如何处理过期食品?

《接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显示,保质期超过一年的,保质期为45天;保质期大于半年小于一年的,保质期为30天;保质期大于90天且小于半年的,保质期为20天;保质期大于30天且小于90天的,保质期前的时间为10天;保质期超过10天不足30天的,保质期前的时间为2天;保质期不足10天的,保质期前的时间为1天。食品经营者可以与供应商协商临时保质期,但不得低于上述期限。相关国家标准允许不标明保质期和保质期尚未临近的食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物浪费法》第十二条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经营食品的日常检查,对接近保质期的食品进行分类管理,并做好特殊处理。集中标志或陈列出售。

7月12日,新京报编辑在ole精品超市和盛汇店发现,一款250克的银宝淡奶油,原产地为丹麦,有效期为2022年8月5日至2023年8月4日,保质期为一年。截至回访之日,距离到期还有23天;原产地为中国香港的洋洋果汁芒果混合果汁饮料有效期为2023年6月5日至2023年7月20日,保质期为42天。截至小编走访当天,距离到期还剩8天。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接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上述产品均属于过期食品,但没有过期食品提示,均按正常市场价格销售。一位正在整理货柜的工作人员透露,超市内一些接近保质期的产品将被退回原厂。

在ole精品超市和升汇店,两款产品均已过期,价格尚未调整。新京报编辑于桂桂摄

新京报编辑走访家乐福双井店时发现,家乐福双井店内的商品很少。有的产品柜只展示一种产品,有的产品柜是空的。该店没有临时食品区,也没有相关标志。在零售区,新京报编辑在货架上发现了一款名为迪尔玛的绿茶产品。生产日期为2021年6月25日,有效期至2023年6月25日。小编走访当天,该产品已过期,但仍在销售。

家乐福双井店货架上仍然有过期食品。新京报编辑于桂桂摄

在永辉超市通州北关店,新京报编辑在走访过程中并未发现任何过期食品。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并更新商品柜中接近保质期的火腿产品。他透露,店里从来没有设定过保质期。在食品部分,超市会将接近保质期的食品退回给生产商,或者以折扣价出售给内部员工。

麦德龙会员店里水桥购物中心设有临时食品专区,里面有20余种临时食品,包括粮油、零食、饮料等品类。7月19日,新京报编辑在店内看到,临时食品区,一款名为“舒小黄快乐礼盒”的薯条原价89元。由于该产品保质期临近,价格接近半价销售,买一送一。该店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编辑,会员店每天都会整理一些装在各种集装箱里的临时食品,这一带的临时食品销量还是比较可观的。此外,一些冷柜还对过期食品进行折扣销售。例如,鲜奶、果汁等需要冷藏的过期食品,都会在冷柜的特定区域用醒目的标志进行标注。“过期食品专区吸引了一些常客。比如,一些年轻人每天晚上或周末都会来这里采购,每次都会购买大量的过期食品。果汁是他们最喜欢的产品。”官员表示,这些产品与其他产品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它们即将过期。

麦德龙会员店在丽水桥购物中心设立了临时美食区。新京报编辑于桂桂摄

在福地会员店朝阳北路店,对过期食品的处理有所不同。7月27日,新京报编辑走访发现,店内没有专门放置过期食品的区域,也没有任何标识进行区分。不过在价格上,商店对于过期的食物会有折扣。冷藏食品区,一款名为“日式即食溏心蛋”的商品展示“买一送一”。该产品保质期为30天,生产日期为2023年7月9日。截至小编走访当天,还有8天就过期了。2023年7月23日该批次同产品正常市场价。该店工作人员介绍,店内没有任何标有保质期食品的标志或专门区域,标有保质期的产品均在买一送一或打折。对方还透露,如果货物在临时保修期内没有售出,将退回厂家销毁。

临时食品专卖店逐步转型

新京报编辑近日走访豪特爱星月广场店、海特购朝阳和升汇店、通州万达店发现,以临时食品折扣店起家的豪特西亚、海特购早已转型为折扣零售店。期货商品的数量已经很少了。

在Heitego通州万达店,收银台上唯一的“珍妮花”饼干是临时食品,并以100%折扣出售。该店工作人员向新京报编辑透露,黑特沟早已停止做食品生意。目前,该店只销售正常保质期内的打折产品。好特购朝阳和升汇店、好特购星悦广场店的店内工作人员也表示,商品大部分都是打折零售产品,几乎没有过期食品。

在Heitego通州万达店里,只有一种产品是过期食品。新京报编辑于桂桂摄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贸易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分析,折扣食品生意的繁荣源于疫情期间商品库存大量积压。随着积压商品售完,临时食品折扣行业店的进货渠道也发生了变化。赖阳透露,很多知名品牌出于品牌形象等因素,不希望公司产品流入临岐食品店。与此同时,一些不知名的中小品牌没有良好的销售渠道,流入临岐食品店。因此,临岐食品店越来越成为折扣零售超市。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认为,国内临时食品店更多的是一个噱头。他们主要不是卖临时食品,而是创造新的业态。这些商店一开始并没有稳定的供应链,而是靠临时食品。作为吸引消费者的噱头,获得客流后,逐渐转型为折扣零售等业态。

大多数消费者认为过期食品需要有明确的标签

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反对超市出售过期食品,但他们认为此类产品需要有明确的标签。

新京报编辑随机采访的10名消费者中,有9人并不拒绝过期食品,而是希望超市能够在过期食品上,特别是保质期较短的食品上贴上明显的标志。小编走访期间,一位在丽水桥商城麦德龙会员店购买过期食品的消费者表示,过期食品并没有质量题。为了节省生活成本,他会定期购买知名品牌的过期食品,“比如果汁,一般购买后2天内就会吃完,所以不存在变质的题。”

6名消费者表示,在逛超市时看到相关促销信息后,可能会购买过期食品。一位女士表示,除非超市有相关促销活动,否则她不会主动购买过期食品,而且购买时也会优先选择有品牌保护的产品。她认为超市应该给一些保质期较短的食品贴上标签。持有同样想法的消费者还有很多。新京报编辑在浏览网上有关过期食品的内容时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反对购买过期食品,但对商品的质量和价格更加敏感。

“超市销售过期食品不涉及任何违法违规行为,这是由超市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只要商品没有过期,就可以按正常售价出售。”赖阳表示,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有自由。定价权,销售价格根据商品供应量确定。“比如超市卖可乐,只要在保质期内,如果超市库存只剩下几罐,销量会更好。即使是过期食品,也可以“按正常价格出售。如果超市还有几百箱可乐库存,超市可以很快打折。”

陈利平告诉新京报编辑,超市商品丢失、大量采购的某些商品无法销售等多种因素都会导致超市过期食品的出现。很多超市没有设立过期食品专区,并不意味着没有过期食品。每个超市都会有处理过期食品的办法。过期食品的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题,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社会阶层需求等多个方面。“如果超市里的一些过期食品流入过期食品店,品牌可能无法接受。此外,如果允许店员把过期食品的折扣带回家,也可能会让店员不认真销售产品。”

他认为,处理即将过期的食品,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直接在店里打折。“对即将过期的食品打折可以让消费者放心,也是一种非常透明的处理方式。与在小商店购买过期食品相比,消费者在大型超市购买过期食品会更放心。”

陈立平提到,日本超市对有保质期的食品有特定的销售时间点。错开购买高峰后,超市将推出有保质期的食品,以便一些有需要的人前来购买。这不会影响正常的产品销售,也为即将到期的食品的销售留出空间。比如早上一些鲜奶、面包会打折,晚上熟食会打折,这样才能把日子搞清楚。

法律监管层面,鼓励设立食品专区、特殊期限或明确注明

北京市众文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耀南告诉新京报编辑,根据目前有效的法律法规,食品生产经营者并没有明确要求设立临时食品区域。目前,法律法规对于即将过期食品设立专区较为鼓励。《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第二十七条提出,鼓励食品经营者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设立专门区域或者专柜。《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鼓励食品经营者设立专柜或者专门区域销售接近保质期的食品,并在显着位置明确标明。

但食品经营者并没有被要求设立保质期食品专门区域,这并不意味着超市可以不标注保质期食品而销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物浪费法》第十二条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经营食品的日常检查,对接近保质期的食品进行分类管理,并做好特殊处理。集中标志或陈列出售。

上述家乐福双井店销售过期食品属于违法行为。张耀南介绍,《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储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超货架的食品。生活。第一百二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经营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剂,不构成违法行为的。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可以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在一万元以下。货物价值超过1万元的,处货物价值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新京报编辑于桂桂

王琳编辑

校对刘军

对于一些想知道的超市等如何处理临期食品?记者走访8家门店,发现了这些不同和疫情期间产品过期了怎么办的广大网友,本文都详细地解超市等如何处理临期食品?记者走访8家门店,发现了这些不同的由来,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