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真正的天府之国?西安与成都的千年之变

大家说到关于谁是真正的天府之国?西安与成都的千年之变以及2015中国降水总量的话题,总是能引起大家关注点,小编为你带来解。

西安是干燥地区还是潮湿地区?

在我的固有印象中,西安总是干燥少雨。不过,不少西安的朋友对此表示怀疑。

西安

寻求一切的澄清。近9年,西安年降水量如下

2021年,10679毫米;

2020年,6483毫米;

2019年,593毫米;

2018年,4591毫米;

2017年,649毫米;

2016年,456毫米;

2015年,5516毫米;

2014年,6602毫米;

2013年,4975毫米;

可见,除了2021年降雨量特别大外,其他年份都差不多。根据我国干湿区划分标准,降水量在400毫米至800毫米之间的地区为半湿润地区。也就是说,西安常年属于半湿润地区。

西安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经济总量排名前25位的城市。他们属于哪些地区?

以2021年数据为参考——

1、上海13882毫米;

2、北京6984毫米;

3、深圳19329毫米;

4、广州13925毫米;

5、重庆14043毫米;

6、苏州13186毫米;

7、成都12296毫米;

8、杭州19299毫米;

9.武汉20123毫米;

10、南京12671毫米;

11、天津9796毫米;

12、宁波20627毫米;

13、青岛847毫米;

14、无锡1142毫米;

15、长沙14729毫米;

16、郑州15705毫米;

17、佛山16423毫米;

18、济南10434毫米;

19、合肥11512毫米;

20、福州12105毫米;

21、泉州12079毫米;

22、南通12844毫米;

23、东莞15101毫米;

24、西安10679毫米;

25、常州11426毫米;

除北京外,均超过800毫米。除北京、天津、青岛外,均超过1000毫米。

北京主要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在400毫米至800毫米之间。从1978年到2021年,只有1994年超过800毫米,达到8132毫米。其中,有5年气温低于400毫米,属于半干旱地区。但北京超然的政治地位使其毫无参考价值。

天津、青岛均为半湿润地区。这应该是出乎大多数人的想象的,毕竟两个地方都靠近大海。

2008年至2021年,天津降水量仅2021年超过800毫米,其他年份降水量在400毫米至800毫米之间。2000年至2021年,青岛有6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虽然同为湿润地区,但天津和青岛的降水量明显多于北京和西安,青岛的降水量也多于天津。

经济前25名中还有另外两个城市济南和郑州。

这两个城市也属于半湿润地区。济南的降水量与青岛相当。2000年至2021年,有7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郑州的降水量与天津相当,但不如济南、青岛。2004年至2021年,有两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有一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

降水之所以与城市经济总量挂钩,主要是因为适量的降水有助于经济发展。

当农耕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潮湿地区的土壤就可以开发了。湿润地区充足的光热条件将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正因如此,古时有“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之说。

现在,南方城市之所以比北方城市发达,就是因为南方地区更适合发展农业。当食物充足的时候,人们就会有时间做其他事情,比如做生意、学习等等,这样他们就可以变得更加见多识广,发展成为更强大的人才。

另外,南方降水量多,河流湖泊密集,水运发达。古代物流运输只能扛在肩上,骑在马、骆驼、驴背上。然而,尽管我们很努力,但我们还是运送不了多少东西。相比之下,江海湖泊的交通简直就是一个大bug。运输量超过前者,消耗量仍然较小。

为什么北方不能到南方做生意?

别说种植农作物的成本,光是运输货物的成本就被南方压垮了。西安生产的被子如何运输到郑州?类似的距离,从武汉到南京,只要沿着长江向东走即可。云间朝辞白帝、万里山水的意境只有南方才有。

几千年的积累,让南方城市在工商业社会中更具优势。因为工商业的基础是农业,没有发达的农业,就没有发达的工商业。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剩下的农产品也没有多少可以换;如果你连饭都吃不饱,你就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去读书或四处闲逛以获取知识。

如今,南方的交通优势依然存在,北方城市的航运依然被南方城市碾压。长江沿岸诞生了无数大城市,但黄河沿岸经济重镇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普遍认为北方人比较保守?主要原因是交通不发达,导致商业不发达。交通和商业的不发达导致人们与外界的交流减少,这促使人们固守旧的生活方式。保守源于封闭;关闭也强化了保守主义。

既然水热条件较好有利于经济发展,为什么西南地区仍然如此落后?

主要是因为距离内陆较远,交通不便。四川、贵州、云南大部分地区多山,地势较差。一方面不利于农业种植,难以实现经济积累。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运输。山高谷深,严重了出行。

另一个原因是西南地区融入民族大家庭较晚,较晚受到中原先进科技和文化的影响,发展较晚。没有人才、技术、资金,就无法开采金矿。

广西是一个特例。据《广西年鉴2018》数据显示,山区397处,丘陵103处,石山197处,梯田63处,平原206处,水域34处。

如果把丘陵和平原加起来,面积就有309处,接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相对平坦、适合耕种和发展经济的土地是非常广阔的。那么,为什么广西经济发展仍然滞后呢?

主要是因为发展较晚。

广西距离中原和首都太远了。几千年来,大规模的移民浪潮涌入江南地区、两湖地区、成渝地区、珠三角地区,带来了大量的人才、资金、技术。然而,这波移民潮到了广西,都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人才、资金、技术都很少。

广西水热条件良好,地势平坦,河流较大。西部地区发展条件较好,前景广阔。

我们回西安吧。

西安是先秦、汉唐时期的政治中心,经济繁荣。但唐朝以后,不再是政治中心,经济地位一落千丈。主要原因是全气温下降,西安的光热条件下降。八百里秦川河水虽肥沃,但供给朝廷仍困难重重。

唐朝时期,皇帝经常到洛阳寻找食物。宋朝时期,赵匡胤曾想在西安建都,但无奈发现关中平原已经无法支撑朝廷的消耗。他只能在靠近大运河的地方开封建都,依靠江南地区的粮食运输作为支撑。元、明、清时期,定都北京后,开通了京杭大运河,以南运粮食北运。

也就是说,以西安的光热条件,注定它在唐代以后只是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西汉以前,“天府之国”的美誉只属于关中平原。西汉以后,成为成都平原的别称。事实上,关中平原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而成都平原面积仅188万平方公里。前者比后者大得多。

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的地质结构比较相似。它们都是口袋形的,四面环山。与外界的交流只能通过狭窄的通道进行。如果光热条件相同,关中平原优势更大。

成都平原

不幸的是,关中平原的光热条件与成都平原有很大不同。

唐朝时,西安虽为国都,但经济却不及成都。俗话说“一阳益二”。成都的经济规模仅次于扬州。唐代以后,西安失去了国都地位,经济也无法与成都相比。今天仍然如此。陕西人民的苦难也比四川人民多得多。

这个客观条件基本上是牢不可破的。四川人种一亩地,投入同样多的劳动,收获比陕西老乡多。可以做什么?除非是农业社会,否则不受水热条件的,完全依靠工商业和科学技术来发展。

与成都相比,西安也有一定的优势,那就是科教文卫发达,距离能源产区更近,物价便宜,比成都更靠近大海。未来的发展主要看如何扬长避短。

西安仍然是一座宝城。

本文详细讲解了谁是真正的天府之国?西安与成都的千年之变的题和2015中国降水总量相关的话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