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新冠退热“三剑客”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

对于网上的关注如何区分新冠退热“三剑客”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和新冠 氯浓度的题,很多人都想了解,那接下来就让小编为你讲解一下吧!

新型冠状病发热治疗指南中,介绍了两种退烧“散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随后,北京推出的治疗目录中添加了双氯芬酸钠。粉丝们,COVID-19退烧药“三剑客”全部登场。很多人对此都有疑。都是退烧药,那么三者如何区分并能用好呢?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退烧药中的“三剑客”就像这三座高楼

一、退烧“三剑客”的相似之处

1.它们都是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是指不含甾体结构的抗炎药。自1898年第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世以来,已有100多种此类药物被开发并上市。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属于乙酰苯胺类非甾体药物,双氯芬酸属于芳基乙酸类,布洛芬属于芳基丙酸类。这三种药物都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的范畴。

2、均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三客”具有解热作用,这是它们的基本功能之一,同时还具有镇痛作用,因此又称解热镇痛药。止痛药、解热镇痛效果较好。

3、常见发热、疼痛类疾病均可使用

用于临床常见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感染等引起的发热,也可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它们都可以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例如头痛和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等。

4.可与抗菌药、抗病药合用

他们三人都对症治疗发烧。其实,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大部分都是感染引起的,比如细菌感染、病感染、支原体感染!感染等,它们可以与治标的抗病药物、抗菌药物等联合使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并能起到协同作用。

5.大多数不良反应相似

这三种药物都是解热镇痛药,部分不良反应相似,如胃肠道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钝痛等,对肝脏有轻度损害,有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过敏皮疹等,类似的不良反应还有很多。

服药后头痛不良反应

二、退烧“三剑客”的区别

1.药物作用不同

他们三人的行动起始点不同。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后05小时起效,1-3小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布洛芬通常在口服后05-2小时内起效,并在12-2小时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双氯芬酸钠服用后05小时起效,4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

2.它们的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不同。

布洛芬解热作用稳定、持久,解热镇痛作用强于对乙酰氨基酚。一般来说,双氯芬酸钠的镇痛作用比布洛芬强,布洛芬的解热作用比双氯芬酸钠强。如果您正在治疗疼痛,可以使用布洛芬或双氯芬酸钠。如果您正在治疗发烧,则应该服用布洛芬。

3、适用年龄范围不同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都适合成人,但对于儿童有区别。对于儿童和成人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超过三个月的人来说,布洛芬适合服用六个月。1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双氯芬酸钠不应用于12个月以下的儿童。

4.它们的适应症有些不同。

双氯芬酸钠主要用于缓解各种轻至中度疼痛和关节痛。它还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软组织疾病的疼痛和退烧,而布洛芬更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和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烧。

发烧患者使用温度计测量体温

5.其不良反应的大小和发生率不同。

在正常剂量条件下,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比布洛芬更大,双氯芬酸钠对前列腺素的抑制作用更强。其副作用也比布洛芬更大,发生率更高。总体而言,在不良反应方面,布洛芬的不良反应比对乙酰氨基酚和双氯芬酸钠要少。

6.它们的禁忌症也有些不同。

这三种药物的禁忌症也有些不同。对乙酰氨基酚禁用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后出现荨麻疹、哮喘或其他过敏反应的患者禁用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禁用于患有严重心力衰竭、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疼痛以及有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病史的患者。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并称为常用解热镇痛药物中的“三剑客”。它们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使用时要注意区分,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少。

诸位想知道的如何区分新冠退热“三剑客”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和新冠 氯浓度这类相关题已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