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怎么建世界级滨水区防洪堤成步行长廊,有吃喝有风景,吸睛建筑也在这里

不少人对于汉堡怎么建世界级滨水区防洪堤成步行长廊,有吃喝有风景,吸睛建筑也在这里的相关题,以及汉堡位于什么气候区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讲解。

汉堡是德国第二大城市,有着欧洲著名的港口城市更新案例。

当过去的防洪设施和老码头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时,如何在功能升级的基础上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来到水边?如何制作汉堡也许会带来一些灵感。

在路堤上修建步行道,坡度将减少通行障碍。

防洪堤是水系发达城市的“标配”。然而,它们在保护河岸的同时,也阻挡了人们靠近水面。如何将大面积的灰色水泥地面变成焕然一新的滨水空间?汉堡给出了自己的案。

1962年,风暴潮袭击汉堡,直接摧毁了6万多人的家园。暴风雨过后,汉堡决心升级城市的防洪基础设施,并于1964年至1968年在易北河畔修建了72米高的堤坝,以保护城市免受洪水侵袭。

后来,随着现代水文学的发展,人们发现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和预测城市洪水特征。经过对汉堡洪峰冲击的计算机模拟,得到了最新结果原有结构的支撑构件不堪重负,过去为拦截洪峰而修建的防洪堤最大高度仅为72米。如今,需要8米高的堤坝。这将确保汉堡能够抵御未来恶劣天气下的风暴潮和极端海浪。

2006年,汉堡发起了重建易北河下哈芬地区防洪大坝的设计竞赛,最终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获胜。此后,经过十余年的规划设计改造,全新的防洪大坝终于在2019年揭幕。

在易北河下尼德哈芬地区重建防洪大坝。图片来自网络

令人惊奇的是,防洪堤不再是人们无法踩踏的水泥屏障。设计师在堤顶铺设了专用的步行道,形成了652米长的滨江长廊,人们可以漫步、赏景。北河和海港的美丽景色。这样,滨江长廊不仅会成为人们喜欢的滨江空间,而且会与周边社区紧密相连,成为一个整体。

参与设计的建筑师告诉媒体“汉堡Niederhafen防洪堤的位置非常重要,其中包括著名的河畔长廊,它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景点,也是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洪水的重建障碍是重新连接汉堡的河滨长廊与周围的城市结构。”

新建的滨江长廊分为两部分。西侧面积较大,可俯瞰河流,而东侧则旨在为城市码头周围提供更私密的空间。整个长廊最窄的部分也有10米左右宽,因为设计师希望确保长廊沿线各处都有足够的空间供路人、街头表演者和小吃摊使用。

从空中俯瞰,走廊蜿蜒的形状仿佛在摇摆。这也是设计师的巧思所在。他们在长廊的两侧雕刻了一系列圆形剧场般的台阶,向河的台阶和向城市的台阶在结构内交替出现,与邻近街区的道路和建筑相呼应,创造出有节奏的空间序列。面向河流的台阶为市民提供了通往水边的通道。

同时,为了进一步改善长廊的可达性,设计者还在街道层面增设了自行车道,并在长廊两端设置了无障碍坡道,供轮椅使用者和服务车辆使用。海滨长廊上还修建了小型商业设施,目前设有两家食品店和一家三层餐厅。餐厅顶层从长廊突出,俯瞰邻近的露台剧院,可欣赏易北河的绝佳景色。

巧妙利用高差打造灵活滨水区

随着城市产业和功能的变化,许多老码头逐渐被废弃。曾经热闹的地方应该拆除还是保留?汉堡选择了后者,并将其改造成一个亲水空间。

汉堡港区曾经是这座世界著名港口城市的繁忙码头。经过十余年的设计和建设,现已成为汉堡港口新城充满活力的滨水公共空间。

2000年,汉堡市议会批准了港口新城总体规划,宣布将这个废弃的港口码头区改造成集居住、办公、商业、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功能区,并作为汉堡城市化进程中的枢纽。全化。城市名片。值得注意的是,港口新城总体规划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新开发区与保留滨水区、建成环境与滨水区之间的剖面关系。2002年,西班牙公司EMBT赢得了汉堡港口新城公共空间设计竞赛。

一只海鸥飞过海滨。新华社发

公共空间总体规划保留了原有的滨水空间形态,利用现有河道划分街道和地块。但由于原有的码头地面无法承受新建筑的重量,在总体规划中,新地块需要距离海滨后退20米。这种方法不仅保留了历史海岸线,还创造了一个既亲水又防洪的灵活滨水区。

在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近年来风暴潮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得韧性滨水区日益成为世界各大城市密切关注的话题。当风暴潮灾害发生时,弹性滨水区往往可以构成城市的第一道防线。作为一个可被洪水淹没的适应性区域,它起到了抵御洪水压力和波浪冲击的缓冲作用。平日里,这里是一个交通便利、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在汉堡港口新城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设计师对弹性滨水区的考虑主要体现在其断面设计上。退缩路段由原港区45米至72米的标高提高到75米,确保城市街区的汛期安全。退缩区在水面00米高程与城市街区75米高程之间形成45米过渡高程。这个位于水域和城市街区之间、宽约20米的中间高地构成了EMBT设计方案的初始条件。

如何充分利用45米中间高程面,在不影响汛期城市街区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高差,将人们的行动和视线引导到水上?设计师的解决方案是巧妙利用高度差,“让景观变得更加复杂和有趣”。

以著名历史人物命名的三个空间节点————瓦斯科达伽马广场、麦哲伦和马可波罗,展示了设计师处理高度差异的策略。2005年建成的麦哲伦,宽阔的台阶缓缓将人们引向水面,将视线引向传统港口区的浮动和远处的音乐厅。倾斜的台阶上点缀着无障碍设计的坡道、自然曲线的树池、以及带有灯光效果的自由蜿蜒的金属结构。

马可波罗建于2007年,采用软样条曲线作为主要形式语言。曲线的反复位移和微妙变形,形成四个宽阔的,从75米的高度跌落到45米的高度。每个进一步细分有草地、树池、座椅等,这些点、线、面元素为人们亲近水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座位的布置就像古希腊的圆形剧场,让人倚靠或休息,同时俯瞰易北河上的帆船。

达伽马广场是一个邻里广场,主要为居民服务,并提供篮场等设施。一段经过精心设计的表面的防洪墙与港口区历史悠久的砖墙外墙相呼应,将广场与其他空间节点连接起来。

此外,位于麦哲伦台一端、与新建筑处于同一标高的沙地公园是开放式滨水公共空间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沙地公园的三侧以新建筑为界,另一侧则面向麦哲伦露台。它以一片平缓起伏的草坡为中心,几个带有木制座位边缘的“沙箱”就像一艘艘小船,漂浮在绿色起伏的波浪中。人们可以在这里休息、交谈,嵌入的“沙盒”是宠物玩耍的地方。

“引人注目”的音乐厅更像是一个“城市综合体”

除了开放的公共空间,滨水区还需要一座地标建筑来吸引大家的目光。易北爱乐音乐厅是汉堡海滨最重要的“引人注目的地方”。

作为滨水区的更新项目之一,易北爱乐音乐厅前身是一座仓库,建于1875年。二战前被称为皇家仓库。1943年,盟军对汉堡进行猛烈轰炸,仓库被战火摧毁。20世纪60年代,仓库被重建,并更换为现代主义风格的红砖外墙。这座建筑曾经成为德国北部最大的可可和烟草仓库。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集装箱贸易的流行,仓库被废弃。

趁着港口新城总体规划的契机,这座老仓库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经过15年的设计和建设,于2016年首次亮相,成为城市新的文化地标。

易北爱乐音乐厅灯光亮起。新华社发

设计团队将建筑分为两层。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音乐厅,包含一个大音乐厅和一个小音乐厅。设计师在现有37米高的红砖仓库顶部设计了一个现代、轻盈的“玻璃盒子”,与老建筑质朴的砖皮形成鲜明对比。

下层原有仓库空间,设计师将内部清空重建,保留外墙完好,2/3的空间改建成停车场。仓库功能的高度集成,创造了使用场景的多样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近建筑,创造多样化的活动体验。同时,在商业投资和运营层面,也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商业运营回报。

有人说,现在的易北爱乐音乐厅更像是一个以音乐为基础的“城市综合体”。对公共空间的重视是音乐厅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整个建筑营造了圆形观景、室内巨型全景窗、屋顶空中广场等景观系统。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360度欣赏汉堡港的观景,还提供了原汁原味的港口体验。

正因为如此,开放仅一年,音乐厅就迎来了400万人次参观,平均每天高达17万人次。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涌向这里,有的是来听音乐会的,有的是只是对这座独特的建筑感到好奇,还有的是来观景观光的。

柱子

今天关于汉堡怎么建世界级滨水区防洪堤成步行长廊,有吃喝有风景,吸睛建筑也在这里和汉堡位于什么气候区的相关话题就解到这里了,希望对诸位网友有所帮助,也请大家持续关注本站动态。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